【曹娥的故事简介】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曹娥是一位以孝行著称的女子。她的故事流传已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这一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后世弘扬孝道的重要典范。
曹娥是东汉时期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师,擅长祭祀和占卜。公元147年,端午节当天,曹盱奉命前往江中祭祀,不幸溺水身亡。曹娥年仅十四岁,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寻找父亲的遗体,数日未果。最终,在第五天,她投江寻父,五日后与父亲的尸体一同浮出水面。当地人感动于她的孝心,将她安葬,并在江边立碑纪念。
曹娥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孝”的象征。她的事迹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写入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如《后汉书·列女传》等。
曹娥故事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名称 | 曹娥的故事 |
出处 | 《后汉书·列女传》、民间传说 |
人物 | 曹娥、父亲曹盱 |
时间背景 | 东汉时期(公元147年) |
地点 | 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 |
故事梗概 | 曹娥的父亲溺亡江中,她沿江寻找多日,最终投江殉父,与父同葬 |
主题 | 孝道、亲情、牺牲精神 |
影响 | 成为孝道文化的代表,影响后世文学、艺术和道德教育 |
曹娥的故事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孝道的赞美,也是对人性情感的深刻刻画。在今天,这个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尊重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