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是什么意思】“疮痍”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事物受到严重破坏或损害的状态。它多用于形容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创伤和破坏,也可引申为心理上的创伤。
一、
“疮痍”原意是指皮肤上的伤口或溃烂,后引申为对国家、社会、人民等遭受严重伤害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常用“疮痍”来形容战乱后的景象或人民的苦难。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常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疮痍 |
拼音 | chuāng yí |
基本释义 | 原指皮肤上的伤口或溃烂;引申为严重的创伤或破坏。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国家、社会、人民等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况。 |
词性 | 名词/动词(较少见) |
近义词 | 创伤、伤痕、创伤、破败、残破 |
反义词 | 完好、恢复、修复、安宁 |
使用场景 | 文学、新闻、历史、政治等正式或严肃语境中 |
示例句子 | 战争过后,这片土地满目疮痍。 |
三、延伸说明
“疮痍”一词虽然字面是“伤口”,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强调的是“创伤”和“破坏”的结果。例如,在描写战争后的城市、受灾地区的状态时,常用“疮痍”来表达其惨状。此外,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由于其较强的文学性和情感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在日常口语中过度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疮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承载了深厚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词语。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