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意思】“朝三暮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原意是说,有人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后来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因此感到不满。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或者做事没有定见,也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态度变化多端、不专一。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朝三暮四 |
拼音 | zhāo sān mù sì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原意 | 猴子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后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不满。 |
引申义 | 行为反复无常,态度不专一,或指欺骗手段。 |
二、成语用法
1. 作谓语、定语、状语
- 他这个人朝三暮四,很难让人信任。
- 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最终会失去朋友。
2. 用于贬义
- 多用于批评一个人缺乏原则、立场不坚定。
3. 也可用于中性语境
-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一种灵活变通的态度,但通常仍带有负面色彩。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坚定不移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某员工经常换工作,没有稳定的职业规划,可以说他是“朝三暮四”。
- 感情中:一个人在感情上总是犹豫不决,一会儿喜欢A,一会儿喜欢B,可以说是“朝三暮四”。
- 生活中:某人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容易改变主意,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五、总结
“朝三暮四”虽然源于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广泛用于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它不仅提醒人们要坚定信念、保持一致性,也警示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更加慎重,避免因轻率而失去信任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