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敧斜的出处

2025-09-22 06:05:03

问题描述:

敧斜的出处,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06:05:03

敧斜的出处】“敧斜”一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均有出现,常用于描述物体倾斜、不正的状态。其字面意义为“倾斜、歪斜”,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建筑结构的形态。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及文学作品中的引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敧斜”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诗词与散文中,用来描绘山川、树木、建筑等的倾斜状态。其本义为“倾斜不正”,后引申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强调画面或意境的动态感与不规则美。在文学作品中,“敧斜”不仅是一种客观描述,也常带有情感色彩,如表达孤寂、苍凉或自然之美的意象。

该词虽非高频词汇,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查阅相关典籍与诗词,可以明确其出处与演变过程。

二、表格:敧斜的出处与用法总结

项目 内容
词语 敧斜
拼音 qī xié
基本含义 倾斜、歪斜;不正、不直
出处 最早见于《楚辞》、《汉书》等古籍,后广泛用于唐宋诗词及明清散文
常见用法 描写自然景物(如树、山、屋)、建筑、人物姿态等
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如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作品中均有“敧斜”一词的使用
文化内涵 表达自然之美、孤寂之感、艺术的不规则美感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艺类文本,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是否为常用词 非高频词,但具有文学性与表现力

三、结语

“敧斜”作为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美学内涵。它不仅是对物理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审美追求。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意境与语言风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