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论语子张篇原文及翻译

2025-09-27 04:25:16

问题描述:

论语子张篇原文及翻译,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04:25:16

论语子张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子张篇”是《论语》中的第19篇,主要记载了子张(孔子弟子之一)与孔子及其他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本篇内容多涉及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体现了儒家对道德修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以下是对《论语·子张篇》的原文与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阅读与理解。

一、

《论语·子张篇》共25章,内容围绕君子之道、学习态度、交友原则、德行修养等展开。子张作为孔子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主张以诚待人,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本篇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章号 原文 翻译
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人在遇到危险时能献出生命,在获得利益时能想到道义;祭祀时想着恭敬,居丧时想着哀痛,这样就可以了。”
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说:“坚守德行不够坚定,信仰道理不够专一,怎么能算有呢?又怎么能算没有呢?”
3 子张曰:“吾闻诸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张说:“我听老师说过:‘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4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为崇德、修慝、辨惑?”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提高德行、消除怨恨、辨别迷惑?”
5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孔子说:“以忠诚和信用为主,迁移到义理之中,这就是提高德行。”
6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喜爱一个人时希望他活着,厌恶时又希望他死;既想他活,又想他死,这是迷惑。”
7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没有人会自己达到极致的情感,除非是亲人去世的时候。”
8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没有见过像喜欢美色那样喜欢美德的人。”
9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我没有见过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并自我反省的人。”
10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频繁,就会招致羞辱;与朋友交往过于频繁,就会疏远。”
11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问,贴近现实地思考,仁就在这中间了。”
13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子夏说:“君子先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再让他们劳动;如果还没有得到信任,百姓就会认为是在折磨他们。”
14 “子夏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君子学习是为了达到道。”
15 “子夏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子夏说:“君子尊重贤人,容纳众人,称赞善良,怜悯无能之人。”
16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如果要长远发展,可能会受阻,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
1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工匠住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学习,是为了达到道。”
18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自己所掌握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1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远看去庄重严肃,接近他却感到温和,听他说话又觉得严厉。”
2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说:“君子在得到信任之后才进谏,否则会被认为是在诽谤自己。”
21 “子夏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夏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22 “子夏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子夏说:“君子的道,就像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须从低处起步。”
23 “子夏曰:‘君子有恒,小人无常。’” 子夏说:“君子有恒心,小人没有定性。”
24 “子夏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子夏说:“君子的交情像清水一样平淡,小人的交情像甜酒一样浓烈。”
25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错一定会掩饰。”

三、结语

《论语·子张篇》通过子张与孔子的对话,深入探讨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与行为准则。它强调了忠诚、诚信、仁爱、谦逊、勤奋等核心价值,对后世的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学习这一篇章,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道,提升自身修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