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的简介】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历史学界和民间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古史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方法强调对古代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主张“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形成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顾颉刚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顾颉刚 |
原名 | 诵坤 |
字 | 铭坚 |
出生日期 | 1893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 | 1980年12月25日 |
籍贯 | 江苏苏州 |
职业 |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
主要成就 | 古史辨派创始人、《古史辨》主编、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推动者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史、神话与传说、民俗文化 |
代表著作 | 《古史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国历史地图集》(合编) |
顾颉刚的主要贡献:
1. 古史辨运动:顾颉刚是“古史辨”学派的核心人物,主张对古代历史文献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许多传统历史记载是后人层层附会而成,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
2. 历史研究方法:他提倡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资料,强调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反对盲从传统说法,主张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古代文献。
3. 民俗研究:他对民间传说、神话、歌谣等民间文化有深入研究,曾参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纂工作。
4. 教育与学术组织:他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如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顾颉刚一生致力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探索,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史学研究,也对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的学术精神至今仍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