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名词解释】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及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药物制剂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等多个方面。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本文对一些常见术语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药剂学基本概念总结
1. 药物制剂: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格的供临床使用的药品形式,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2. 辅料:又称赋形剂,是指在制剂过程中用于辅助主药形成最终产品的非活性成分,如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3. 剂型:指根据治疗需要和给药途径,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如液体剂型(溶液、混悬液)、固体剂型(片剂、胶囊)等。
4. 制剂工艺:指将原料药和辅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加工成成品制剂的过程,包括粉碎、混合、制粒、压片等步骤。
5.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从制剂中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6. 溶出度: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出介质中的速度和程度,常用于评价固体制剂的质量。
7. 稳定性: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不变的能力。
8. 处方:指根据医疗需要,规定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和用量的书面文件。
9. 配伍禁忌: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理化或药理上的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10. 药典:由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标准文献,用于规范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
二、药剂学常用术语表
术语 | 定义 |
药物制剂 | 将药物与辅料按一定比例制成的供临床使用的药品形式 |
辅料 | 在制剂中起辅助作用的非活性成分 |
剂型 | 根据给药途径和治疗需要设计的药物形态 |
制剂工艺 | 将原料药和辅料加工成成品制剂的全过程 |
生物利用度 |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
溶出度 | 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出介质中的速度和程度 |
稳定性 | 药物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性质不变的能力 |
处方 | 医疗中规定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 |
配伍禁忌 |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
药典 | 规范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的法定文献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系统地理解药剂学中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希望本文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