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出处是哪里

2025-08-18 08:39:04

问题描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出处是哪里,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8 08:39:04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出处是哪里】“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孟子在论述“义利之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了人应当以道义为重,不应因私利而违背良心。

一、原文背景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出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段对话。孟子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义”。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如果只为了利益而行事,即使帮助了他人,也未必是出于真诚的仁义之心。

原文如下: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意思是:如果对丰厚的俸禄不加分辨就接受,那这些俸禄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房子的华美、妻妾的侍奉,还是为了那些认识的穷人能因我而得到帮助?

二、句子解析

词语 解释 含义
所识 所认识的人 指自己熟悉的人
穷乏者 贫困的人 生活困难的人
得我与 因我而得到 因我的帮助而获得好处
通“欤”,疑问语气词 表示疑问

整句的意思是:“那些我所认识的贫困之人,是因为我而得到好处吗?”

三、引申意义

孟子在此提出一个深刻的道德问题: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真正出于仁义,而不是为了个人名誉或利益。他指出,如果只是为了博取名声或让别人感激自己,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是真正的“义”。

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儒家重视“仁义”的思想,也提醒人们在行善时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被外在的功利所左右。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孟子·告子上》
原文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作者 孟子
主题 义利之辨、道德行为的动机
核心思想 强调行善应出于真心,而非功利目的

五、结语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反思,也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高标准要求。它提醒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与纯粹,才能真正做到“义”。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