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

2025-09-10 00:25:36

问题描述: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0:25:36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201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沈阳晚报》的一则新闻:一个年轻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却被老人拒绝。年轻人问原因,老人说‘我身体很好,不需要让座’。之后,年轻人又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却表示‘谢谢,但我能站着’。年轻人感到困惑,于是向报社投稿,引发社会热议。”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作文

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德问题。通过一个简单的让座事件,反映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美德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 社会公德与个人尊严的关系:让座是一种善意行为,但接受者也有选择是否接受的权利。

- 公共空间中的尊重与理解: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份理解和包容,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矛盾。

- 道德行为的多样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感受,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行为。

- 媒体与舆论的作用:新闻报道引发了广泛讨论,说明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升。

二、作文要点分析(表格形式)

考点 内容
题目来源 《沈阳晚报》一则新闻事件
作文类型 议论文(自拟标题)
写作要求 不少于800字,围绕材料发表观点
核心立意 探讨社会公德、个人尊严、尊重与理解
常见立意方向
1. 尊重他人选择
2. 公共空间的文明礼仪
3. 道德行为的多样性
4.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写作建议 结合现实案例,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高分要素 独到见解、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论据充分

三、写作思路示例

1. 引言部分:简述事件,引出主题,提出观点。

2. 主体部分:

- 分析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

- 探讨“让座”这一行为的意义与边界;

- 引用名人名言或历史事例增强说服力;

- 对比不同人群的态度,体现多元价值观。

3. 结论部分:总结观点,呼吁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倡导相互尊重与理解。

四、结语

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题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社会伦理与人际关系。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注重其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考生若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写出真实、有深度的文章,便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