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大树】“蚍蜉撼大树”是一句源自唐代诗人韩愈《调张籍》诗中的成语,原句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比喻力量微小的人企图动摇强大的事物,显得非常可笑且不自量力。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试图挑战强大对手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蚍蜉撼大树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原文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含义 | 比喻力量微小的人企图动摇强大的事物,行为可笑且不自量力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不自量力的行为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
反义词 | 力所能及、量力而行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蚍蜉”是一种小蚂蚁,也叫“蚍蜉蚁”,体型微小,力量有限。“撼”是摇动、撼动的意思。整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一只小蚂蚁想要摇动一棵大树,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韩愈用这个比喻来讽刺那些不懂得自身实力、盲目挑战权威或强者的做法。
在古代,这句诗多用于文学评论,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三、现实应用与启示
场景 | 应用举例 |
工作中 | 员工试图挑战公司高层决策,但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属于“蚍蜉撼大树”。 |
学习中 | 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却妄图解决高难度问题,结果失败。 |
社会现象 | 小人物试图对抗大势力,如网络上一些人对权威机构的无理指责。 |
人际关系 | 一个人试图改变他人观点,但对方立场坚定,自己却毫无说服力。 |
四、总结
“蚍蜉撼大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复杂问题时,应先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处境,不要盲目行动。真正的智慧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而不是“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鲁莽。
降低AI率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与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整合,语言风格贴近日常表达,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句式结构,结合了历史背景、现实案例和通俗讲解,以增强内容的真实感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