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则咎什么意思】“动辄则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因小过失而被严厉责罚的现象。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官场或社会制度,意指一旦有轻微的失误或不当行为,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甚至被追究责任。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动辄 | 一有举动就…… |
则 | 就 |
咎 | 责备、责罚 |
合起来,“动辄则咎”意思是:一有行动或错误,就会被责备或惩罚。它强调的是对微小过失的过度反应和严苛处理。
二、出处与用法
“动辄则咎”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小人之言,动辄则咎。”后来在历代文献中多用于批评那些对小事过于苛责、不讲情理的制度或行为。
-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某些管理方式过于严苛,或者社会风气中对小错大惩的现象。
- 语境举例:
- “公司制度太严格,员工稍有失误就被动辄则咎,让人不敢轻易尝试。”
- “领导动辄则咎,让团队氛围变得压抑。”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动辄则咎”的关系 |
罪不容诛 | 犯了极大的罪行,即使死也难以抵偿 | 强调罪行严重,与“动辄则咎”侧重“小过重罚”不同 |
苛政猛于虎 | 贪官污吏的暴政比老虎还凶狠 | 表达对苛刻政策的不满,与“动辄则咎”有一定相似性 |
小题大做 | 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 | 更强调处理方式不当,而非责罚本身 |
四、总结
“动辄则咎”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对轻微过失进行过度惩罚的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的重视,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某些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责任与处罚的关系。
文章原创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