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生平简介】印光大师(1861年-1940年),俗名赵丹桂,字绍伊,号“常惭愧僧”,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高僧之一。他以弘扬净土宗为己任,提倡“信愿行”三资粮,强调念佛修行,对近代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生清苦自持、慈悲为怀,被后人尊称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一、印光大师生平总结
印光大师出生于陕西郃阳县(今合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聪慧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未能接受良好教育。青年时期曾入儒学,后因人生无常之感,遂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他先后参访多位高僧,深入研习佛法,最终在普陀山受具足戒,并长期驻锡于苏州报国寺,潜心修持与弘法。
印光大师一生不求名利,注重实修,提倡“老实念佛”,反对虚浮的禅宗玄谈,主张以念佛为主修法门。他创办了《印光法师文钞》,广泛传播佛法思想,影响深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设立念佛堂、救济灾民,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晚年,印光大师身体多病,但仍坚持讲经说法,直至1940年圆寂,享年79岁。其遗体火化后,留下舍利无数,弟子们将其安奉于苏州灵岩山,成为后人敬仰的圣地。
二、印光大师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赵丹桂 |
法名 | 印光 |
号 | 常惭愧僧 |
出生年份 | 1861年 |
逝世年份 | 1940年 |
籍贯 | 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 |
出家时间 | 清光绪年间 |
受戒地点 | 普陀山 |
主修宗派 | 净土宗 |
弘法重点 | 念佛修行、信愿行三资粮 |
著作 | 《印光法师文钞》 |
社会贡献 | 办学、赈灾、劝善 |
遗体处理 | 火化后留舍利,安奉于苏州灵岩山 |
尊称 |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
印光大师的一生,是修行与弘法并重的一生,他以朴实无华的言行,践行着佛教的根本精神。他的思想与教诲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佛教信徒,成为净土信仰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