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2025-11-14 06:27:09

问题描述: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4 06:27:09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实验提出。它描述的是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使有机会改变现状,也认为自己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还可能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对“习得性无助”的总结与分析。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定义: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反复遭遇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消极认知,导致其在面对新情境时缺乏动机和行动力。

核心特征:

- 对结果无能为力的感知

- 持续的悲观情绪

- 降低自我效能感

- 放弃尝试和努力

二、习得性无助的来源

来源 描述
家庭环境 父母过度保护或长期批评,使孩子失去自信
学校教育 频繁的失败体验或老师不公正对待
社会压力 长期处于竞争激烈、评价严苛的环境中
重大创伤 如疾病、事故、失去亲人等突发事件

三、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表现 描述
情绪低落 易怒、抑郁、焦虑
动机缺失 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和动力
自我否定 常说自己“不行”、“没用”
回避挑战 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尝试新事物

四、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影响领域 具体表现
学习 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
工作 效率低下、缺乏主动性、职业发展受限
人际关系 缺乏沟通意愿、容易陷入孤独
心理健康 增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五、如何应对习得性无助?

方法 描述
认知重构 改变对失败的看法,认识到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
小目标设定 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建立信心
寻求支持 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
正向激励 给自己积极的反馈,增强自我效能感
行动干预 通过实际行动打破“无力感”的循环

六、总结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因长期失败或控制感缺失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然而,这种状态并非不可改变。通过调整思维方式、设定合理目标、寻求外部支持等方式,可以逐步摆脱无助感,重建自信与动力。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心理学、自我效能感、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调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