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除法口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除法是基础运算之一,掌握熟练的除法口诀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非常重要。虽然传统的“九九乘法表”较为常见,但针对1到20之间的除法运算,也有一套相对系统、便于记忆的口诀方法。以下是对1至20除法口诀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一、1-20除法口诀总结
1. 1的除法: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
例如:5 ÷ 1 = 5,10 ÷ 1 = 10。
2. 2的除法:被除数必须是偶数,结果为被除数的一半。
例如:6 ÷ 2 = 3,14 ÷ 2 = 7。
3. 3的除法:被除数必须能被3整除,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例如:9 ÷ 3 = 3,18 ÷ 3 = 6。
4. 4的除法:被除数后两位能被4整除,或被除数是偶数且能被2整除两次。
例如:12 ÷ 4 = 3,20 ÷ 4 = 5。
5. 5的除法:被除数末位是0或5时,可以被5整除。
例如:10 ÷ 5 = 2,15 ÷ 5 = 3。
6. 6的除法:被除数同时能被2和3整除。
例如:12 ÷ 6 = 2,18 ÷ 6 = 3。
7. 7的除法:没有明显的规律,需通过反复练习掌握。
例如:14 ÷ 7 = 2,21 ÷ 7 = 3。
8. 8的除法:被除数最后三位能被8整除,或被除数能被2整除三次。
例如:16 ÷ 8 = 2,24 ÷ 8 = 3。
9. 9的除法:被除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例如:18 ÷ 9 = 2,27 ÷ 9 = 3。
10. 10的除法:被除数末位是0,结果为去掉末位后的数字。
例如:30 ÷ 10 = 3,50 ÷ 10 = 5。
11. 11的除法:被除数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
例如:22 ÷ 11 = 2,33 ÷ 11 = 3。
12. 12的除法:被除数同时能被3和4整除。
例如:24 ÷ 12 = 2,36 ÷ 12 = 3。
13. 13的除法:无明显规律,需通过练习掌握。
例如:26 ÷ 13 = 2,39 ÷ 13 = 3。
14. 14的除法:被除数能被2和7整除。
例如:28 ÷ 14 = 2,42 ÷ 14 = 3。
15. 15的除法:被除数能被3和5整除。
例如:30 ÷ 15 = 2,45 ÷ 15 = 3。
16. 16的除法:被除数能被2整除四次。
例如:32 ÷ 16 = 2,48 ÷ 16 = 3。
17. 17的除法:无明显规律,需通过练习掌握。
例如:34 ÷ 17 = 2,51 ÷ 17 = 3。
18. 18的除法:被除数能被2和9整除。
例如:36 ÷ 18 = 2,54 ÷ 18 = 3。
19. 19的除法:无明显规律,需通过练习掌握。
例如:38 ÷ 19 = 2,57 ÷ 19 = 3。
20. 20的除法:被除数末位是0,且前面的数字能被2整除。
例如:40 ÷ 20 = 2,60 ÷ 20 = 3。
二、1-20除法口诀表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1 | 1 | 1 |
2 | 1 | 2 |
3 | 1 | 3 |
... | ... | ... |
20 | 1 | 20 |
2 | 2 | 1 |
4 | 2 | 2 |
6 | 2 | 3 |
... | ... | ... |
20 | 2 | 10 |
3 | 3 | 1 |
6 | 3 | 2 |
9 | 3 | 3 |
... | ... | ... |
18 | 3 | 6 |
4 | 4 | 1 |
8 | 4 | 2 |
12 | 4 | 3 |
... | ... | ... |
20 | 4 | 5 |
5 | 5 | 1 |
10 | 5 | 2 |
15 | 5 | 3 |
... | ... | ... |
20 | 5 | 4 |
(注:表格仅展示部分示例,完整表格可按此方式扩展)
三、总结
掌握1至20的除法口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虽然部分数的除法规律较为复杂,但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其背后的数学逻辑,能够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例子和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