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聒不舍的意思】“强聒不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为过于执着、不听劝告,即使别人已经不想再听,仍然不断重复。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多用于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强聒不舍 |
拼音 | qiǎng guō bù shě |
出处 | 出自《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也;吾未尝以此自适也,亦未尝以之自苦也。今子欲以汝心求我心,若合五色之异,而谓之白者,其可乎?夫子之言,非吾所闻也。吾未尝以此自适也,亦未尝以之自苦也。”(注:原文虽无“强聒不舍”,但类似含义可见于后世文学)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啰嗦、纠缠不休,不顾他人感受,执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肯停止。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也可自嘲自己过于执着。 |
近义词 | 咬住不放、喋喋不休、强词夺理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适可而止、知趣而退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日常对话 | “你别再说了,我已经听烦了,还强聒不舍!” |
工作场合 | 领导对下属的反复解释感到不耐烦:“你这样强聒不舍,反而让事情更复杂。” |
学习交流 | 同学之间争论问题,一方坚持己见,另一方无奈地说:“你这是强聒不舍啊。”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中描写某人性格固执,常用“他总是强聒不舍,让人难以忍受。”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对象:适用于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尤其在对方表现出固执、不听劝的情况下。
- 语气把握:使用时应根据场合和关系调整语气,避免显得过于刻薄。
- 文化背景:该成语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强调“知足”与“适度”,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总结
“强聒不舍”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他人厌烦时仍不罢休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说话者的固执,也暗示了沟通方式上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适时停止、尊重他人感受,是提升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