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鹤子汉语大词典】“梅妻鹤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隐士高洁、不慕荣华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人林逋的故事,他一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清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在《汉语大词典》中,“梅妻鹤子”被收录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成语,其意义深远,广为流传。
以下是对“梅妻鹤子”这一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梅妻鹤子 |
出处 | 宋代林逋故事,《汉语大词典》收录 |
含义 | 形容隐士高洁、不慕荣利的生活方式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或描述隐居者的精神境界 |
文化背景 | 体现道家思想与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
二、出处与典故
“梅妻鹤子”最早见于宋代诗人林逋(967—1028)的事迹。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士,隐居西湖孤山,终身未娶,以种梅养鹤为乐,世人称其为“梅妻鹤子”。他的诗风清逸,为人淡泊,成为后世文人推崇的典范。
据《宋史·林逋传》记载:“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工行书,善诗词。性恬淡,不仕。结庐西湖之孤山,四十年未尝一日出。好种梅,自号‘梅妻’;畜鹤,谓之‘鹤子’。”
三、成语释义与引申意义
- 字面意思:将梅花视为妻子,把仙鹤当作儿子。
- 深层含义:象征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强调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的追求。
- 文化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仙鹤象征长寿与清雅,两者结合,寓意高尚的人格与超然的情操。
四、现代应用与影响
在现代汉语中,“梅妻鹤子”虽不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文学作品、诗词评论、文化研究等领域仍被广泛引用。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代表着对自然、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五、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梅妻鹤子”的关系 |
隐逸之志 | 表达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 | 与“梅妻鹤子”有相似精神内核 |
超然物外 | 不受世俗牵绊,心境豁达 | 与“梅妻鹤子”相呼应 |
清高自守 | 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 与“梅妻鹤子”精神一致 |
六、总结
“梅妻鹤子”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承载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对林逋个人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颂扬。通过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在《汉语大词典》中,“梅妻鹤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