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历史典故】“念兹在兹”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事或某人念念不忘、始终牵挂的心情。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帝念兹在兹,惟尔之故。”意思是说,天子常常思念着你们,因为你们是他的臣民。后世多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深切怀念与关注。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念 | 思念、记挂 |
兹 | 此、这里 |
在兹 | 在此、在这里,表示持续的关注和牵挂 |
整体含义:对某事或某人一直放在心上,念念不忘。
二、历史出处
出处 | 原文 | 说明 |
《尚书·大禹谟》 | “帝念兹在兹,惟尔之故。” | 最早出处,原指天子对臣民的思念 |
《后汉书·王符传》 | “念兹在兹,无忘厥德。” | 表达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念兹在兹,未尝须臾忘也。” | 诸葛亮对国家和人民的牵挂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表达对先贤的敬仰 | “我们应念兹在兹,继承先贤精神。” |
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他念兹在兹,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时光。” |
表达对责任的担当 | “作为领导者,必须念兹在兹,关心百姓疾苦。” |
四、常见误用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说明 |
“他对工作念兹在兹,从不松懈。” | 正确 | 表示专注、牵挂 |
“他念兹在兹地想回家。” | 可接受 | 虽略显口语化,但可理解 |
“他念兹在兹的是名利。” | 不太合适 | 成语多用于正面情感,如责任、怀念等 |
五、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念兹在兹”更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或责任感。例如:
- 政治领域:“领导同志念兹在兹的是民生问题。”
- 文化领域:“学者们念兹在兹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个人情感:“她念兹在兹的是那段青涩的校园时光。”
六、总结
“念兹在兹”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其核心在于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持续关注与深刻情感。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责任、情感和理想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念念不忘”的精神内核。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初心与使命。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念兹在兹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含义 | 对某事或某人念念不忘、始终牵挂 |
使用场景 | 敬仰、怀念、责任、担当 |
现代应用 | 政治、文化、个人情感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避免过度口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