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生平简介】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历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古史研究和民间文化研究方面贡献卓著。他的学术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颉刚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教育工作,主张“疑古”,强调对古代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他的代表作《古史辨》系列书籍,系统地整理并质疑了传统古史体系,为现代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颉刚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顾颉刚 |
原名 | 诵坤 |
字 | 铭坚 |
出生日期 | 1893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 | 1980年12月25日 |
籍贯 | 浙江绍兴 |
学术领域 | 历史学、民俗学、古史辨 |
主要成就 | 古史辨派创始人;《古史辨》系列著作;推动历史研究的科学化 |
教育背景 | 北京大学毕业 |
职业经历 | 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
思想主张 | “疑古”、“层累说”;重视史料考证与批判精神 |
影响 | 对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
顾颉刚一生坚持学术独立,倡导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界,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更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与反思的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