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七步之才是关于谁的】“七步之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古代文学典故,用来形容人有极高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人物——曹植。
一、成语“七步之才”的来源
“七步之才”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记载。据传,曹操在临终前,曾让他的儿子们进行一场才艺比试。当时,曹丕(曹操的长子)已经继承了王位,而曹植(曹操的次子)则因才华横溢而备受关注。
有一次,曹操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将被废黜。曹植在极短的时间内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以豆与豆萁比喻兄弟之间的矛盾,暗指曹丕对他的压迫,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与哀怨。曹操听后深感触动,最终没有加害于他。
二、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步之才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故事背景 | 曹操命曹植在七步内作诗,否则受罚 |
主要人物 | 曹植(曹操次子)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有极高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
故事寓意 | 表达兄弟之间的矛盾,也体现文人的才情与机智 |
三、结语
“七步之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历史佳话。它体现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和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斗争的复杂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成语的来源,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才华的尊重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