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得火汉语大词典】“钻木得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钻木取火,未有不灭者也。”其字面意思是通过摩擦木头来产生火种,比喻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获得成功或突破。在现代汉语中,“钻木得火”常用来形容人不断尝试、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以下是对“钻木得火”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情况: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钻木得火 |
拼音 | zhuān mù dé huǒ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本义 | 通过摩擦木头来获取火种 |
引申义 | 比喻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
二、《汉语大词典》收录信息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汉语大词典》 |
卷次 | 第三卷(部分版本) |
条目编号 | 03425 |
释义 | “钻木以取火。后用以比喻通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
例句 | “古人钻木得火,今人勤学成才。” |
注音 | zhuān mù dé huǒ |
三、相关词语与近义词
词语 | 含义 | 近义词 |
勤能补拙 | 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持之以恒 | 坚持不懈 | 锲而不舍 |
百折不挠 | 遭遇挫折也不退缩 | 坚韧不拔 |
四、文化意义与现实应用
“钻木得火”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神和对毅力的推崇。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场、科研等领域,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
例如,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钻木得火”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最终实现学业上的突破;在工作中,员工也可以凭借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克服挑战,取得职业上的成就。
五、总结
“钻木得火”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成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古代先民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人奋斗精神的象征。通过查阅《汉语大词典》,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语言文化中的地位。
注: 本文内容基于《汉语大词典》及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准确、详实的成语解析,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