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潼关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三吏》之一(另两篇为《新安吏》和《石壕吏》)。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乱中潼关守吏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现实。以下是对《潼关吏》原文及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
《潼关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诗人路过潼关时与守吏的对话。诗中描绘了潼关地势险要、防守森严,但守吏却因兵力不足而忧心忡忡。诗人借守吏之口,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批判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第一段 | 士卒何仓皇,士卒何仓皇! | 士兵们为什么如此惊慌?士兵们为什么如此惊慌! |
第二段 | 关城高且坚,谁谓天险长? | 潼关城高而且坚固,谁说这是天然的险要之地呢? |
第三段 | 吾闻昔年事,曾见此城强。 | 我听说以前的情况,曾经见过这座城的强大。 |
第四段 | 胡尘起西北,烽火照咸阳。 | 胡人的尘土从西北兴起,烽火照亮了咸阳。 |
第五段 | 安得无战伐?安得无战伐? | 怎么能没有战争?怎么能没有战争? |
第六段 | 道路阻且长,征戍难久长。 | 道路阻塞而且漫长,征战难以长久持续。 |
第七段 | 吾辈虽老弱,愿效死疆场。 | 我们虽然年老体弱,但也愿意为国捐躯。 |
第八段 | 君不见,长安失,胡马入。 | 你没看见吗,长安失陷,胡马入侵。 |
第九段 |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村寂寥空断肠。 | 一位将军的功成名就,是无数将士的尸骨堆积而成;千村万落,寂静无声,令人肝肠寸断。 |
三、结语
《潼关吏》作为杜甫“三吏”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杜甫诗歌思想的重要文本。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