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意思和造句】“摧枯拉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松地摧毁一切脆弱或不堪一击的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社会变革、技术进步等场景中,强调其强大的破坏力和推进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如风如火,摧枯拉朽。” |
释义 | 比喻力量非常强大,轻易地摧毁腐朽或脆弱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雷霆万钧、排山倒海 |
反义词 | 稳如泰山、固若金汤、举步维艰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敌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防线。 | 描述军事战斗中一方的强大进攻力。 |
新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传统行业在它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真是摧枯拉朽。 | 用于比喻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冲击。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摧枯拉朽地打击了腐败现象。 | 表达政府强力反腐的决心和效果。 |
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让听众如痴如醉,仿佛摧枯拉朽般征服了全场。 | 用于形容情感或语言的震撼力。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场景:此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不适合口语化语境。
2. 感情色彩:带有强烈的褒义或中性色彩,具体取决于上下文。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力量”、“趋势”、“行动”等抽象概念,而非具体物品。
四、总结
“摧枯拉朽”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的成语,常用于表达某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或趋势。无论是历史事件、社会变革,还是个人奋斗,都可以借助这个成语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合理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具气势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