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意思】“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高兴时,情绪过于激动,以至于失去了常态,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或态度。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提醒人们在得意时也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衍虽居要任,不以经国为务,唯谈玄理。……每见人问,便说‘我无此意’,遂成风流,竟致倾覆。时人谓之‘得意忘形’。” |
本义 | 原指因得意而失去常态,后多用来形容人因高兴而举止失态。 |
引申义 | 多用于批评人在成功或得意时,忘乎所以,失去应有的谦逊和克制。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场合 | 如某员工升职后,对同事态度傲慢,显得“得意忘形”。 |
学习生活 | 学生考试成绩好,炫耀自己,被老师指出“得意忘形”。 |
社交场合 | 有人因赢得比赛而过度表现,引起他人反感。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趾高气扬、自鸣得意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稳重内敛 |
四、使用建议
1. 避免滥用:虽然“得意忘形”有明确的含义,但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
2. 适度表达:在取得成就时,适当表达喜悦是正常的,但应保持谦逊。
3. 教育意义:可用于教育他人,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也要保持理性与谦虚。
五、总结
“得意忘形”不仅是一个描述情绪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时,不能被短暂的喜悦冲昏头脑,而应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谦逊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