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宵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宵”字常用于表示夜晚或深夜,许多成语中也包含了“宵”字,用来表达与夜晚相关的意境或情感。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宵”字的成语及其含义总结。
一、常见带“宵”字的成语汇总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宵衣旰食 | 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 《旧唐书·太宗纪》 |
宵禁 | 指夜间禁止外出,多用于古代城市管理。 | 古代制度 |
宵小 | 泛指小人、奸邪之人。 | 《左传》 |
宵夜 | 指晚上吃的食物,也指夜宵。 | 现代常用语 |
宵然 | 形容夜晚寂静无声。 | 文言文中使用较少 |
宵行 | 指夜间行走,多用于描述隐秘行动。 | 古文常用 |
二、成语解析与文化背景
1. 宵衣旰食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史书,形容帝王或官员勤政爱民,早起晚睡,尽心尽力处理国事。它体现了古代对“明君”的期待和对责任的重视。
2. 宵禁
在古代,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政府常常在夜间实施宵禁,限制百姓外出。这一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管理和治安观念。
3. 宵小
“宵小”多用于贬义,指那些行为不端、品行低劣的小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对比正直之士,突出道德价值。
4. 宵夜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宵夜”已成为一种日常现象,指人们在晚上进食的习惯。虽然不再带有古代制度的意味,但依然保留了“夜”的概念。
5. 宵然
此词较为文雅,用于描绘夜晚的宁静氛围,常见于诗词或文学描写中,增添诗意。
6. 宵行
常用于描述秘密行动或隐秘活动,如“宵行夜遁”,意指在夜晚悄悄离开。
三、结语
“宵”字虽不常见于成语中,但其在表达时间、环境及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知识,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与社会习俗。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带“宵”字的成语,并在实际使用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