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立断出处于哪里】“当机立断”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会混淆它的出处。那么,“当机立断”到底出自哪里呢?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当机立断”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当机立断,不假思索。”意思是:遇到机会就立刻做出决定,不经过过多的思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果断和迅速的决策能力,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反应的人。
虽然“当机立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出处并不像“临危不惧”或“见义勇为”那样为人熟知。因此,了解它的来源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机立断”与“随机应变”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当机立断”更强调果断,而“随机应变”则强调灵活应对变化的情况。
二、出处对照表
成语 | 出处 | 原文句子 | 释义 | 用法 |
当机立断 | 《后汉书·王符传》 | “当机立断,不假思索。” | 遇到机会就立刻做出决定,不经过过多思考 | 形容人做事果断、迅速 |
相似成语 | —— | —— | —— | —— |
随机应变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随机应变,不失其机。” | 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 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 |
三、结语
“当机立断”虽常见于日常表达,但其出处却较为冷门。了解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使用“当机立断”或“随机应变”,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