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管理办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规范数据资产管理,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与安全性,确保数据资产的合规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制定《数据资产管理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办法旨在明确数据资产的定义、管理职责、分类标准、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控制及责任追究等内容,为企业数据资产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依据。
一、数据资产管理办法总结
项目 | 内容 |
目的 | 规范数据资产管理,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与安全性,保障数据资产的合规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及销毁等环节的部门和人员。 |
管理原则 | 依法合规、权责清晰、分类管理、安全可控、价值导向。 |
数据资产定义 | 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或管理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及元数据等。 |
管理职责 | 由信息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部门负责数据的使用与维护,技术部门负责数据的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
分类标准 | 按数据性质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外部数据等;按敏感程度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机密数据等。 |
生命周期管理 | 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归档、销毁等阶段,每个阶段均需有明确的操作流程与责任人。 |
安全控制 | 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防范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 |
责任追究 | 对违反数据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处分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二、数据资产管理关键点
1. 统一管理机制:建立数据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职责。
2. 数据目录建设:构建企业级数据目录,实现数据资源的可视化与可追溯。
3. 数据质量保障:通过数据清洗、校验、监控等手段提升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
4. 数据共享与开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开放利用。
5. 持续优化机制: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定期评估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并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实施《数据资产管理办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防范数据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