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什么意思】“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提出。它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先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与新内容相关的认知框架,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
该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先行组织者”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并为新知识的同化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
一、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提供具有引导性和概括性的材料,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这种策略强调“先理解,后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整合新信息,提升学习效果。
该策略适用于各类学科,尤其在抽象概念、复杂理论或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学习任务中更为有效。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迁移能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前,提供具有引导性、概括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框架,促进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
提出者 | 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 |
核心思想 | 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提高学习效率。 |
作用 | - 激活已有知识 - 提供认知框架 - 促进新知识的同化 - 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
适用场景 | - 抽象概念教学 - 复杂理论讲解 - 需要背景知识的课程内容 |
优点 | - 提高学习效率 - 增强知识整合能力 - 减少认知负荷 |
缺点 | - 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组织者 - 若设计不当可能误导学生 |
实施步骤 | 1. 分析学习内容 2. 确定学生已有知识 3. 设计合适的先行组织者 4.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结 |
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在理解新知识时更加顺畅,也更有助于长期记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