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涸辙之鲋出处于哪里

2025-10-03 16:28:49

问题描述:

涸辙之鲋出处于哪里,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16:28:49

涸辙之鲋出处于哪里】“涸辙之鲋”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急需帮助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源自《庄子·大宗师》。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延伸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涸辙之鲋
出处 《庄子·大宗师》
原文引述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闻之,今有人见君而忘其妻者,其人也;吾将有所大言,愿君听之。’……庄子曰:‘今则不然,此譬如涸辙之鲋,吾方且与之食,安能复为君贷粟?’”

二、含义解析

“涸辙之鲋”字面意思是“干涸车辙中的鱼”。在故事中,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却以“等我拿到钱后再借你”的理由推脱。庄子愤怒地指出,这就像干涸车辙中的鱼,已经没有时间等待,必须立刻救助。

因此,“涸辙之鲋”比喻处于极度困境中,急需帮助的人或事物,强调“雪中送炭”的重要性。

三、使用场景

场景 示例
描述困境 他现在就像涸辙之鲋,急需援助才能渡过难关。
表达急迫需求 我们不能再拖延了,否则就成涸辙之鲋了。
强调及时帮助的重要性 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才是真正的仁义。

四、文化意义

- 反映庄子思想: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虚伪和功利,通过“涸辙之鲋”的故事批评那些只顾利益、不讲情义的人。

- 现实启示:提醒人们在他人危难时应伸出援手,而不是空谈承诺。

- 文学价值:这一典故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同情与责任的重要象征。

五、总结

“涸辙之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他人陷入绝境时,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而应真正给予及时的帮助。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涸辙之鲋
出处 《庄子·大宗师》
含义 比喻处于极度困境中、急需帮助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描述困境、表达急迫需求、强调及时帮助
文化意义 反映庄子思想、体现现实启示、具有文学价值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