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四朝三出处于哪里】“暮四朝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专一、反复无常,或者指人在不同时间或场合中态度变化不定。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但其具体出处和用法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解释。
一、成语“暮四朝三”的来源与含义
“暮四朝三”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意思是说,有一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橡果,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都不高兴;后来他改为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就都高兴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只看表面数字、不理解本质的人,也反映了人性的虚伪与浅薄。
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暮四朝三”,原本是指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后来被引申为“朝三暮四”,表示反复无常、不守信用的行为。不过,在现代汉语中,“暮四朝三”有时也被当作“朝三暮四”的误写或变体使用。
二、成语出处总结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暮四朝三 | 《庄子·齐物论》 |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原指分配方式的变化,后引申为反复无常、不守信用 |
朝三暮四 | 《庄子·齐物论》 | 同上 | 现代常用,形容人做事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现代用法与常见误解
在现代汉语中,“暮四朝三”并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使用“朝三暮四”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因此,“暮四朝三”可能是对“朝三暮四”的误写或误读。
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将“暮四朝三”理解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的字面意思,但实际上它更强调的是行为的反复和不稳定性。
四、总结
“暮四朝三”这一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原意是通过改变分配数量来影响猴子的情绪,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反复无常、不守信用的行为。虽然“暮四朝三”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暮四朝三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原文 |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含义 | 反复无常、不守信用 |
现代用法 | 多用“朝三暮四”替代 |
文化意义 | 反映人性虚伪、行为不稳定 |
如需进一步了解《庄子》中的其他寓言或成语,可继续关注相关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