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聪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黄琬聪慧》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黄琬幼年时机智应答的故事。文章虽短,却生动展现了黄琬的聪明才智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对该文的翻译、注释以及总结分析。
一、原文
>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京师大旱,诏求雨。琼令琬作檄,曰:“天公不悦,百姓愁苦。”琬曰:“今当为天下请命。”遂改之曰:“天公不悦,人神共愤。”琼大奇之。
二、翻译
黄琬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的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京城发生了严重的干旱,皇帝下诏请求降雨。黄琼让黄琬起草一篇文告,说:“天公不高兴,百姓忧愁痛苦。”黄琬说:“现在应该为天下人请求上天怜悯。”于是将文稿改为:“天公不悦,人神共愤。”黄琼非常惊讶于他的才华。
三、注释
词语 | 注释 |
慧 | 聪明、有智慧 |
琼 | 黄琬的祖父,曾任魏郡太守 |
建和元年 | 东汉桓帝年号,公元147年 |
诏求雨 | 皇帝下诏书请求降雨 |
檄 | 文告、文书 |
天公 | 古人对上天的称呼 |
人神共愤 | 人和神都感到愤怒 |
奇 | 惊奇、赞赏 |
四、总结分析
黄琬在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语言能力和政治敏感度。他在修改祖父所写的文告时,不仅提升了文辞的气势,也更符合当时社会情绪的需求,表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
内容要点 | 分析 |
年龄小但聪慧 | 黄琬年纪尚轻,却能提出更有力度的措辞 |
文辞提升 | 将“百姓愁苦”改为“人神共愤”,增强情感 |
爷爷赞赏 | 黄琼对黄琬的才华表示惊叹,说明其表现突出 |
社会背景 | 当时大旱,民众情绪低落,需要鼓舞人心的言论 |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作者 | 刘义庆(编者) |
主人公 | 黄琬 |
故事背景 | 东汉建和元年,京城大旱 |
黄琬表现 | 修改文告,语言更具感染力 |
爷爷反应 | 非常赞赏黄琬的才华 |
文章主题 | 赞扬少年才智与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不仅看到了黄琬的聪慧,也感受到古代士人对于语言艺术的重视。这种以简练文字传达深刻思想的能力,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