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是什么】切口疝是指在腹部手术后,由于切口愈合不良或腹壁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腹腔内容物(如肠管、脂肪等)通过手术切口部位突出到皮下形成的肿块。它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剖腹产、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术后。
一、切口疝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腹部手术后,因切口愈合不良或腹壁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经切口突出 |
发生部位 | 多见于腹部手术切口处,尤其是下腹部 |
常见类型 | 横向切口疝、纵向切口疝、脐部切口疝等 |
二、切口疝的成因
成因 | 简要说明 |
切口感染 | 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愈合,导致组织松散 |
腹压增高 | 如咳嗽、便秘、肥胖、妊娠等增加腹内压力 |
营养不良 | 蛋白质缺乏影响伤口愈合 |
合并疾病 | 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影响恢复 |
术后过早活动 | 过早剧烈活动影响切口愈合 |
三、切口疝的症状
症状 | 描述 |
肿块 | 在原切口部位出现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肿块 |
疼痛 | 部分患者有局部疼痛或不适感 |
消化症状 | 若内容物为肠管,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 |
感染征象 | 如红肿、发热、压痛等 |
四、切口疝的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体格检查 |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肿块性质及是否可回纳 |
影像学检查 | 如超声、CT等明确疝内容物和结构 |
实验室检查 | 如怀疑感染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
五、切口疝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 说明 |
保守治疗 | 适用于小而无症状的切口疝,主要为观察与控制诱因 |
手术治疗 | 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传统修补术和现代无张力修补术 |
术后护理 | 加强营养、避免腹压增高、定期复查等 |
六、切口疝的预防措施
措施 | 说明 |
严格无菌操作 | 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
术后合理护理 | 如保持切口清洁、避免过早活动 |
控制基础疾病 | 如糖尿病、慢性咳嗽等 |
增强营养 | 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
适当锻炼 | 增强腹肌力量,改善腹壁稳定性 |
总结: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于切口愈合不良或腹壁薄弱引起。其表现多样,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注重术后护理与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