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宿建德江时所见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移舟泊烟渚”,写出了诗人将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边。这里的“移舟”暗示了旅途的漂泊,“泊”字则表现出一种暂时的安定感。而“烟渚”二字,既点明了环境的朦胧之美,又为全诗奠定了淡淡的愁绪基调。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日暮”不仅是指时间上的黄昏,更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疲惫与迷茫。“客愁”则是旅途中常有的孤独感,而“新”字则强调了这种愁绪并非陈旧,而是随着时光流逝不断涌现的新鲜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广阔的原野使得天空显得格外低矮,仿佛要压在树木之上;清澈的江水倒映出月亮的身影,让人感觉月亮似乎离自己很近。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
最后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深化了意境。“风鸣两岸叶”描绘了风吹过两岸树叶发出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幽静氛围;“月照一孤舟”则再次强调了诗人身处孤舟之上的孤独状态,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惆怅。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凭借其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