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建极绥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常见于古代建筑、匾额或历史文献中。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治理、社会秩序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一、
“建极绥猷”出自《尚书·大禹谟》:“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予小子,承厥事,不敢废上帝之命。……建极绥猷。”其中,“建极”意为建立中正之道或至高无上的准则;“绥猷”则是安定国政、推行德治的意思。整体而言,“建极绥猷”寓意建立公正、中正的治国之道,以德治国,稳定社会秩序。
此词常用于宫殿、庙宇、祠堂等重要建筑的匾额上,象征着统治者以德服人、以理治国的理想。在现代,也可引申为一种理想的政治理念或人生准则,强调公平、正义与秩序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现代引申意义 |
建极 | 建立中正之道、至高准则 | 《尚书·大禹谟》 | 多用于建筑匾额、政治语境 | 强调公正、中正的治理方式 |
绥猷 | 安定国政、推行德治 | 《尚书·大禹谟》 | 多见于古文、历史文献 | 引申为以德治国、稳定社会秩序 |
建极绥猷 | 建立中正之道,安定国政 | 《尚书·大禹谟》 | 常用于匾额、历史典故 | 象征理想的政治理念与社会治理 |
三、结语
“建极绥猷”不仅是古代政治思想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中庸”、“德治”的重视。虽然其出处较早,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应注重公平、正义与秩序,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