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二是什么意思】“朝三暮二”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早上给三个,晚上给两个,后来用来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或表面的调整来达到某种目的,表面上看起来有所改变,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玩弄权术、虚伪做作的人。
“朝三暮二”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本是指养猴人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两个,猴子不满;后来改为早上两个,晚上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说明人们往往只在意形式上的变化,而不关注实质内容的变化。因此,“朝三暮二”被引申为一种表面变化、实则不变的行为方式,常用于讽刺某些人玩弄手段、不讲实质。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朝三暮二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原意 | 养猴人早晨给三个栗子,晚上给两个,后改为早晨两个,晚上三个,猴子便满意。 |
引申义 | 表面变化,实则不变;用欺骗手段掩饰真实意图。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些人玩弄权术、虚伪做作的行为。 |
近义词 | 朝三暮四、换汤不换药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
通过了解“朝三暮二”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生活中那些看似有变化、实则没有实质进步的现象,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