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聪明且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就可以称作有“文”德。
一、原文出处与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含义 | 聪明且勤于学习,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
二、延伸理解与现实意义
“敏而好学”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一种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耻下问”则进一步说明了学习过程中不应有身份或地位的偏见。真正有智慧的人,会虚心向他人学习,哪怕对方比自己职位低或知识少,只要能带来新的启发,就值得请教。
三、常见误读与辨析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敏而好学”仅指聪明 | 实际上强调“好学”的重要性,聪明只是前提 |
将“不耻下问”误解为“不敢问” | 其实是“不怕问”,鼓励主动学习 |
忽略“文”的含义 | “文”不仅指文字,更是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
四、结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代圣贤对君子的要求,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只有保持谦逊、持续学习,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不耻下问”,整句话强调了聪明、好学与谦逊相结合的重要性,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一种学习与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