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是形容一个人专心治学、勤奋刻苦的精神。下面将对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一、原文
>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二、翻译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他年轻时就钻研《春秋》这部经典,在孝景帝时期担任博士。他闭门讲学,弟子们按照资历先后接受他的教导,有的人甚至好几年都没见过他的面。他整整三年没有走出过庭院,专心致志地学习,精神如此专注。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作者 | 班固(东汉) |
主旨 | 表现董仲舒专心治学、勤奋刻苦的精神 |
成语解释 | “目不窥园”:指专心致志,不关心外界事物,不出门看风景或社交 |
原文关键词 | 少治《春秋》、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 |
翻译重点 | 强调董仲舒的专注与敬业精神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学者追求学问、不被世俗干扰的高尚品德 |
四、延伸思考
“目不窥园”不仅是对董仲舒个人学习态度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全心投入、心无旁骛。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目不窥园”的出处、含义及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