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cetamol】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和降低发热。它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本文将从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
Paracetamol 简要介绍
项目 | 内容 |
药物名称 | 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 |
英文名 | Acetaminophen |
分类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衍生药物 |
用途 | 缓解疼痛、退热 |
常见剂型 | 片剂、胶囊、糖浆、栓剂 |
作用机制 |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安全性 | 在推荐剂量下较为安全,但过量可导致肝毒性 |
药理作用
Paracetamol 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1 和 COX-2),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镇痛和退热的作用。与传统的 NSAIDs 不同,它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因此常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的患者。
适应症
- 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 发热(如感冒、流感等引起的体温升高)
用法与用量
人群 | 剂量(mg) | 频率 | 备注 |
成人 | 500–1000 mg | 每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4g | 过量可能伤肝 |
儿童 | 根据体重计算 | 每4–6小时一次 | 需遵医嘱 |
老年人 | 通常与成人相同 | 注意肝肾功能 | 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
不良反应
- 常见:恶心、呕吐、出汗
- 罕见但严重:肝损伤、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异常
注意事项
- 避免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使用
-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 酒精摄入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需咨询医生
总结
Paracetamol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和退热药物,适用于多种常见症状。然而,正确使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剂量控制和避免与其他药物叠加方面。对于有肝病史、酗酒或长期服药的患者,更应严格遵循医嘱,以减少潜在风险。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医学资料整理,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