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是指什么】冲击地压是矿山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尤其在煤矿、金属矿等地下开采矿山中较为突出。它是指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突然释放,导致岩体发生剧烈震动或破坏,从而对矿井结构、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的一种地质动力现象。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冲击地压,以下从定义、成因、特征、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
冲击地压是一种由地下岩体内部积累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所引起的地质动力现象,常发生在深部开采区域。其发生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之一。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岩层性质、采掘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可能引发顶板塌落、煤岩喷出、巷道变形等事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冲击地压的预防和治理成为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地质勘探、监测预警、支护设计、合理开采顺序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二、表格:冲击地压相关知识点汇总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冲击地压是指地下岩体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因内部应力集中而突然释放能量,造成岩体剧烈震动或破坏的现象。 |
常见场所 | 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等深部地下矿山。 |
主要成因 | 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深度大、岩层坚硬且脆性高、采掘活动扰动岩体等。 |
发生特征 | 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持续时间短、难以准确预测。 |
常见表现 | 巷道变形、顶板塌落、煤岩喷出、声响异常、地面震动等。 |
危害 | 威胁矿工生命安全、损坏设备设施、影响生产进度、造成经济损失。 |
防治措施 | 加强地质勘探、实施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开采方案、加强支护结构、采用卸压技术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冲击地压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矿山企业应高度重视冲击地压的预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