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翻译与】一、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秋夜雨景,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含蓄优美,情感真挚动人,是李商隐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四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夜雨寄北》 |
作者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李商隐因仕途坎坷,长期漂泊在外,此诗写于他羁旅途中,寄给北方亲人(可能是妻子或友人)的思乡之作。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注释 | - 君:指对方,即“北”地的亲人。 - 归期:回家的日期。 -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地,诗人当时所在地。 - 涨秋池:秋雨使池水上涨,象征思绪的绵长。 - 何当:何时才能。 - 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前剪烛,表示温馨的团聚场景。 - 却话:再谈,回顾。 |
翻译 |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确定日期; 此刻巴山夜雨连绵,秋池水涨满。 什么时候我们能在一起剪烛夜谈, 再回忆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 |
艺术特色 | - 情感深沉含蓄,意境深远。 - 用自然景象烘托内心情感。 - 结构巧妙,虚实结合,时空交错。 |
主题思想 | 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
赏析要点 | - “夜雨”意象贯穿全诗,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 - “共剪西窗烛”一句,充满温情与希望,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 诗中“未有期”与“何当”形成时间上的张力,强化了思念的深度。 |
三、结语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团圆”的永恒主题。通过学习与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