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

2025-10-02 00:58:32

问题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有没有大佬在?求高手帮忙看看这个!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00:58:32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品以“残损的手掌”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与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爱国情怀。

诗中,“残损的手掌”既是诗人身体上的伤痕,也象征着国家在战火中的创伤。诗人用这双“残损”的手掌去触碰祖国的土地,感受其温度与疼痛,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悲悯与责任感。

二、诗歌结构分析(表格形式):

段落 内容概要 表达情感 艺术手法
第一段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触摸祖国大地,感受到土地的温暖与疼痛 悲悯、关怀 比喻、拟人
第二段 描写祖国各地的景象,如江南水乡、塞外风沙等 怀念、思念 地理意象、对比
第三段 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实的苦难形成对比 感伤、失落 对比、回忆
第四段 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尽管伤痕累累,仍不放弃 坚强、希望 抒情、象征
第五段 结尾点明主题,强调诗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热爱、责任 首尾呼应

三、创作背景简述:

该诗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戴望舒当时身处沦陷区,目睹了国家的苦难与人民的挣扎。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以及在黑暗中依然坚持信念的精神力量。诗中没有直接的愤怒或控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传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艺术特色总结:

- 意象鲜明:如“残损的手掌”、“泥土的温热”等,富有象征意义。

- 情感真挚: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引发共鸣。

- 语言凝练:全诗篇幅不长,但每句都饱含深意,极具感染力。

- 结构紧凑:由“触碰”到“回忆”,再到“希望”,层层递进,情感饱满。

五、结语:

《我用残损的手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更是一份深刻的历史见证。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诗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即使手掌残损,心却始终与祖国相连。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