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原文是什么】“狐假虎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的经典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这个成语讲述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寓意是“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他人”。
一、原文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散文集,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其中“狐假虎威”的故事就是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寓言。
以下是该寓言的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虎不若。狐曰:“子不信吾言,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俱。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畏狐也。 | 老虎寻找百兽来吃,抓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让我统管百兽,你现在吃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不相信。狐狸说:“你不相信我的话,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都不敢逃跑。”老虎觉得有道理,就跟着它一起走。百兽看到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它们害怕的是自己,而不是狐狸。 |
二、故事寓意总结
寓意 | 解释 |
借势欺人 | 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比喻依靠他人的权势来压迫别人。 |
表面强大 | 故事中老虎看似强大,实则被狐狸利用,说明表面的强大未必代表真正的实力。 |
需要辨别真伪 | 故事提醒人们在面对强势人物时,应理性判断,不要轻易被表象迷惑。 |
三、延伸思考
“狐假虎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借助他人的地位或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成功,但终究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是赢得尊重的关键。
结语:
“狐假虎威”的故事虽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通过了解其原文和寓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看待权力与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