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小慎微是什么意思】“谨小慎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出错或带来不良后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行动中对细节的重视和对风险的防范。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谨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形容做事非常小心谨慎,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敢疏忽。 |
二、成语来源
“谨小慎微”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谨小慎微”,但这一成语的精神与古人所倡导的“慎独”“慎行”思想一脉相承。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一个人做事态度 | 他在工作中总是谨小慎微,从不马虎大意。 |
批评某人过于保守 | 他太谨小慎微了,不敢尝试新事物。 |
表达对安全的重视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谨小慎微,避免失误。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小心翼翼 |
反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鲁莽从事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色彩: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倾向:根据语境不同,可以是褒义(如强调细致认真),也可以是贬义(如批评过于保守)。
3. 搭配习惯:常与“态度”“行为”“作风”等词搭配使用。
六、总结
“谨小慎微”是一个表达谨慎、细致态度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谨小慎微”有助于减少错误、提升效率;但若过度,则可能限制创新和行动力。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