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质性研究的基础(第3版)

发布时间:2025-05-07 07:44:17来源:

小说相关信息

书名:质性研究的基础(第3版)

作者:林清瑶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出版社:明光文学出版社

书籍简介:

《质性研究的基础(第3版)》是林清瑶老师经过长期学术积累与实践总结所著的一部关于质性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体故事,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全书不仅涵盖了理论框架的构建,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解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实用的操作指南。

自编目录章节

第一部分 起航:质性研究的初心

- 第一章 质性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 1.1 质性研究的概念界定

- 1.2 历史脉络中的质性研究

- 1.3 当代质性研究的特点与挑战

- 第二章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 2.1 研究者作为观察者与参与者

- 2.2 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 2.3 文化差异对研究的影响

第二部分 探索:方法论的核心

- 第三章 访谈艺术的魅力

- 3.1 深度访谈的设计技巧

- 3.2 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 3.3 数据收集中的伦理考量

- 第四章 观察的力量

- 4.1 非言语行为的意义解读

- 4.2 场景选择与记录方式

- 4.3 实地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 第五章 文献分析的深度挖掘

- 5.1 文本资料的整理策略

- 5.2 主题提炼的艺术

- 5.3 叙事分析的应用实例

第三部分 实践:真实世界的案例

- 第六章 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希望

- 6.1 调研背景介绍

- 6.2 关键人物的故事分享

- 6.3 改善路径的初步探索

- 第七章 城市边缘群体的生活图景

- 7.1 社会结构下的生存状态

- 7.2 文化适应的复杂性

- 7.3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第八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 8.1 数据来源及研究设计

- 8.2 心理健康危机的表现形式

- 8.3 家庭与学校的角色作用

第四部分 总结:未来的方向

- 第九章 质性研究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 9.1 数据可靠性的问题

- 9.2 多样化视角的必要性

- 9.3 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

- 第十章 质性研究的社会意义

- 10.1 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 10.2 推动政策制定过程

- 10.3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

附录:

- A. 常用术语解释表

- B. 参考文献目录

- C. 后记:致读者的话

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成为每一位渴望深入了解质性研究的学者或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