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上古时期,洪水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拯救苍生,舜帝任命鲧的儿子禹负责治理洪水。然而,这项任务异常艰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大禹临危受命后,便全身心投入到治水中去。他走遍山川河流,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水方案。
在长达十余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却始终没有进去探望家人。第一次路过时,妻子刚刚生产,听到孩子的哭声,他心中满是愧疚,但想到治水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危,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前行;第二次路过时,孩子已经长大一些,母亲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呼唤他回家,可他只能强忍泪水匆匆离开;第三次路过时,孩子已经认不出父亲的模样,大禹擦干眼泪,毅然决然地奔向新的治水工地。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他采用疏导的方式,带领民众开凿河道,引水入海,终于成功制服了泛滥成灾的洪水,使得华夏大地恢复了安宁与繁荣。他的这种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