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读音及解释】“惰”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频繁。它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状态或性格特征。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发音和含义,本文将从读音、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惰”字拼音为 duò,属于第四声(去声)。它是一个形声字,由“心”和“多”组成,表示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概念。在汉语中,“惰”常用来形容人缺乏动力、懒散、不勤奋的状态,如“惰性”、“懒惰”等。
在实际使用中,“惰”多用于书面语,较少出现在口语表达中。它的常见搭配有“惰性”、“惰怠”、“惰气”等,均带有负面评价色彩,强调做事不积极、不主动。
此外,“惰”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如《论语》中虽未直接使用“惰”字,但其含义与“怠”相近,都指人缺乏进取心。
二、表格展示
字符 | 拼音 | 声调 | 部首 | 笔画 | 五笔 | 释义 | 例词 | 用法说明 |
惰 | duò | 四声 | 心 | 13 | TAKY | 不勤勉;懒散;缺乏动力 | 惰性、懒惰 | 多用于书面语,带贬义 |
表示对事物不感兴趣或不愿行动 | 惰怠、惰气 | 用于描述态度或行为状态 |
三、注意事项
- “惰”与“怠”意义相近,但“惰”更强调内在的心理状态,而“怠”则侧重于行为上的懈怠。
- 在现代汉语中,“惰”字使用频率较低,建议在正式写作中谨慎使用,避免造成理解困难。
- 学习时可结合“惰性”一词,理解其在心理学或社会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惰”字的读音、结构、含义及常见用法。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