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含义】“强弩之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韩信列传》。原意是指强弓射出的箭到了最后阶段,力量已经衰竭,无法穿透织物。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后期,力量或势头已经衰减,难以维持原有的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强弩之末”常用来形容一种处于衰落、无力回天的状态,可以指人、事、组织、国家等。它强调的是“力竭”的状态,而不是彻底失败,而是接近极限、难以为继的阶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强弩之末 |
拼音 | qiáng nǔ zhī mò |
出处 | 《史记·韩信列传》 |
原意 | 强弓射出的箭到了最后阶段,力量不足 |
现代用法 | 比喻力量或势头已尽,难以持续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
反义词 | 如日中天、蒸蒸日上、风头正劲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描述个人状态 | 他年纪大了,体力已如强弩之末,很难再胜任高强度工作。 |
评价企业状况 | 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已进入强弩之末的阶段。 |
国家或社会现象 | 某些传统行业因技术落后,已呈强弩之末之势。 |
三、总结
“强弩之末”这一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发展到极限时的无力感和衰弱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人的体力或精神状态,也可用于分析组织、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趋势。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应对。
通过结合具体语境使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力竭”“衰微”的意思,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