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故事来源是什么】“假手于人”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指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某件事。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中。了解它的故事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一、
“假手于人”这一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最终公子小白胜出,成为齐桓公。在这一过程中,管仲曾试图刺杀公子小白,但未能成功。后来,公子纠被杀,管仲被俘,齐桓公并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了他,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这一事件体现了齐桓公善于用人、不计前嫌的胸怀。
“假手于人”原本的意思是“借他人之手做事”,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表示借助别人的力量或手段去完成自己的目的。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不亲自行动,而是依靠他人来达成目标的行为。
二、表格:假手于人故事来源及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假手于人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故事来源 | 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虽曾遭其刺杀,仍以国事为重,未加杀害,反予重用。 |
原意 | 借助他人之手完成某事 |
引申义 | 借助他人力量实现目的;有时含贬义,指不亲自做事,依赖他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人事等领域的策略性行为 |
文化影响 | 表现出古代君主识人用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种权谋思想 |
三、结语
“假手于人”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历史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既要懂得借助他人之力,也要有辨别和选择的能力。同时,它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和策略性。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