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利断金的上一句是什么】“其利断金”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刀剑锋利,能够切断金属。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的出处以及完整的句子是什么。实际上,“其利断金”出自《荀子·劝学》篇,原文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中“其利断金”是后人对“金石可镂”的一种引申表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及其上下文,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
一、
“其利断金”并非独立存在的句子,而是从古代经典文献中衍生出的表达方式。它最初来源于《荀子·劝学》中的“金石可镂”,意指只要坚持不懈,即便是坚硬的金属也能被雕刻。后来人们将“金石可镂”简化为“其利断金”,用以形容事物的锋利或意志的坚定。
在实际使用中,“其利断金”往往与“锲而不舍”连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锲而不舍,其利断金”。这不仅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毅力和决心的力量。
二、表格展示
| 成语/句子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上一句 |
| 其利断金 | 《荀子·劝学》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形容刀剑锋利,或意志坚定 | 锲而不舍 |
| 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无 |
三、延伸说明
虽然“其利断金”常被单独使用,但在古文中,它实际上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一部分。这句话强调的是:只要不断努力,即使是坚硬的金属也能被雕刻,寓意着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因此,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如果想准确表达这个意思,可以引用完整的句子:“锲而不舍,其利断金”,这样不仅更符合传统用法,也更有文化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荀子》的思想或相关成语的用法,可以继续深入阅读《荀子》全书或参考相关的国学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