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铜驼荆棘典故

2025-10-25 12:51:04

问题描述:

铜驼荆棘典故,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5 12:51:04

铜驼荆棘典故】“铜驼荆棘”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衰败、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这个典故最早出自《晋书·索靖传》,讲述了西晋时期洛阳城在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象征着王朝的没落与人民的苦难。

一、典故来源

“铜驼”指的是洛阳城中原本矗立的铜制雕像,象征着皇权和繁荣;“荆棘”则是指杂草丛生、荒芜之地。在战乱之后,原本繁华的洛阳城变得满目疮痍,昔日的铜驼被埋在荆棘之中,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

此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索靖传》:“靖字幼安,敦煌人也……时人语曰:‘铜驼荆棘,君王无主’。”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皇权不稳的感慨。

二、典故含义

“铜驼荆棘”不仅是一个历史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

- 国家衰亡:象征一个强盛王朝的终结;

- 战乱破坏:描述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摧残;

- 历史沧桑:反映时间流逝与世事变迁;

- 警示意义:提醒后人珍惜和平,警惕内乱。

三、相关人物与背景

人物 身份 简介
索靖 西晋名臣 字幼安,敦煌人,以书法著称,曾参与政治活动,目睹洛阳战乱
晋朝 朝代 西晋统一三国后,因内部矛盾导致八王之乱,最终灭亡
洛阳 都城 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中心,战乱后沦为废墟

四、后世影响

“铜驼荆棘”这一典故在后世文学、诗词中频繁出现,常用于表达对盛世不再的惋惜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例如:

- 杜甫诗中常用“铜驼荆棘”来描绘战乱后的悲凉景象;

- 宋代文人也借其抒发对国运的忧虑;

- 在现代,这一典故仍被用来比喻社会动荡或国家衰落。

五、总结

“铜驼荆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象征。它承载了人们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晋书·索靖传》
含义 国家衰败、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原意 铜像被荆棘覆盖,象征皇权失落
文化意义 表达对历史变迁、社会动荡的感慨
后世应用 多用于诗词、文学作品中,表达忧国情怀

通过“铜驼荆棘”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的复杂性,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