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2025-10-26 16:05:36

问题描述: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16:05:36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前倨后恭”是一个出自《史记·苏秦列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态度前后不一,起初傲慢无礼,后来却变得恭敬有加。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的人。

成语出处

“前倨后恭”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故事。苏秦早年游说各国失败,穷困潦倒,回到家乡后受到家人冷遇。后来他发奋读书,最终成功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昔日冷淡的家人对他毕恭毕敬,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成语释义

- 前倨:先前傲慢、轻视。

- 后恭:后来恭敬、顺从。

- 整体意思:指对同一人或事的态度前后发生明显变化,最初轻慢,后来恭敬。

适用场景

- 贬义使用,常用于批评那些因地位、利益变化而改变态度的人。

- 可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势利。

前倨后恭成语故事总结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前倨后恭
出处 《史记·苏秦列传》
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释义 先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态度前后不一
近义词 前恭后倨、翻云覆雨、趋炎附势
反义词 一视同仁、始终如一、平等待人
使用场合 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势利与虚伪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苏秦由落魄到显贵,家人态度转变
启示 提醒人们要保持真诚,不因外在条件变化而改变本心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应保持一贯的态度和原则,避免沦为“前倨后恭”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